Web 实时消息推送详解

什么是消息推送?

推送的场景比较多,比如有人关注我的公众号,这时我就会收到一条推送消息,以此来吸引我点击打开应用。

消息推送通常是指网站的运营工作等人员,通过某种工具对用户当前网页或移动设备 APP 进行的主动消息推送。

消息推送一般又分为 Web 端消息推送和移动端消息推送。

移动端消息推送示例:

移动端消息推送示例

Web 端消息推送示例

在具体实现之前,咱们再来分析一下前边的需求,其实功能很简单,只要触发某个事件(主动分享了资源或者后台主动推送消息),Web 页面的通知小红点就会实时的 +1 就可以了。

通常在服务端会有若干张消息推送表,用来记录用户触发不同事件所推送不同类型的消息,前端主动查询(拉)或者被动接收(推)用户所有未读的消息数。

消息推送表

消息推送无非是推(push)和拉(pull)两种形式,下边我们逐个了解下。

消息推送常见方案

短轮询

轮询(polling) 应该是实现消息推送方案中最简单的一种,这里我们暂且将轮询分为短轮询和长轮询。

短轮询很好理解,指定的时间间隔,由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 HTTP 请求,服务器实时返回未读消息数据给客户端,浏览器再做渲染显示。

一个简单的 JS 定时器就可以搞定,每秒钟请求一次未读消息数接口,返回的数据展示即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setInterval(() => {

// 方法请求
messageCount().then((res) => {

if (res.code === 200) {

this.messageCount = res.data;
}
});
}, 1000);

效果还是可以的,短轮询实现固然简单,缺点也是显而易见,由于推送数据并不会频繁变更,无论后端此时是否有新的消息产生,客户端都会进行请求,势必会对服务端造成很大压力,浪费带宽和服务器资源。

长轮询

长轮询是对上边短轮询的一种改进版本,在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器资源浪费的同时,保证消息的相对实时性。长轮询在中间件中应用的很广泛,比如 Nacos 和 Apollo 配置中心,消息队列 Kafka、RocketMQ 中都有用到长轮询。

长轮询其实原理跟轮询差不多,都是采用轮询的方式。不过,如果服务端的数据没有发生变更,会 一直 hold 住请求,直到服务端的数据发生变化,或者等待一定时间超时才会返回。返回后,客户端又会立即再次发起下一次长轮询。

这次我使用 Apollo 配置中心实现长轮询的方式,应用了一个类DeferredResult,它是在 Servlet3.0 后经过 Spring 封装提供的一种异步请求机制,直意就是延迟结果。

长轮询示意图DeferredResult可以允许容器线程快速释放占用的资源,不阻塞请求线程,以此接受更多的请求提升系统的吞吐量,然后启动异步工作线程处理真正的业务逻辑,处理完成调用DeferredResult.setResult(200)提交响应结果。

下边我们用长轮询来实现消息推送。

因为一个 ID 可能会被多个长轮询请求监听,所以我采用了 Guava 包提供的Multimap结构存放长轮询,一个 key 可以对应多个 value。一旦监听到 key 发生变化,对应的所有长轮询都会响应。前端得到非请求超时的状态码,知晓数据变更,主动查询未读消息数接口,更新页面数据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@Controller
@RequestMapping("/polling")
public class PollingController {


// 存放监听某个Id的长轮询集合
// 线程同步结构
public static Multimap<String, DeferredResult<String>> watchRequests = Multimaps.synchronizedMultimap(HashMultimap.create());

/**
* 设置监听
*/
@GetMapping(path = "watch/{id}")
@ResponseBody
public DeferredResult<String> watch(@PathVariable String id) {

// 延迟对象设置超时时间
DeferredResult<String> deferredResult = new DeferredResult<>(TIME_OUT);
// 异步请求完成时移除 key,防止内存溢出
deferredResult.onCompletion(() -> {

watchRequests.remove(id, deferredResult);
});
// 注册长轮询请求
watchRequests.put(id, deferredResult);
return deferredResult;
}

/**
* 变更数据
*/
@GetMapping(path = "publish/{id}")
@ResponseBody
public String publish(@PathVariable String id) {

// 数据变更 取出监听ID的所有长轮询请求,并一一响应处理
if (watchRequests.containsKey(id)) {

Collection<DeferredResult<String>> deferredResults = watchRequests.get(id);
for (DeferredResult<String> deferredResult : deferredResults) {

deferredResult.setResult("我更新了" + new Date());
}
}
return "success";
}

当请求超过设置的超时时间,会抛出AsyncRequestTimeoutException异常,这里直接用@ControllerAdvice全局捕获统一返回即可,前端获取约定好的状态码后再次发起长轮询请求,如此往复调用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@ControllerAdvice
public class AsyncRequestTimeoutHandler {


@ResponseStatus(HttpStatus.NOT_MODIFIED)
@ResponseBody
@ExceptionHandler(AsyncRequestTimeoutException.class)
public String asyncRequestTimeoutHandler(AsyncRequestTimeoutException e) {

System.out.println("异步请求超时");
return "304";
}
}

我们来测试一下,首先页面发起长轮询请求/polling/watch/10086监听消息更变,请求被挂起,不变更数据直至超时,再次发起了长轮询请求;紧接着手动变更数据/polling/publish/10086,长轮询得到响应,前端处理业务逻辑完成后再次发起请求,如此循环往复。

长轮询相比于短轮询在性能上提升了很多,但依然会产生较多的请求,这是它的一点不完美的地方。

iframe 流

iframe 流就是在页面中插入一个隐藏的<iframe>标签,通过在src中请求消息数量 API 接口,由此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创建一条长连接,服务端持续向iframe传输数据。

传输的数据通常是 HTML、或是内嵌的 JavaScript 脚本,来达到实时更新页面的效果。

![iframe 流

iframe 流就是在页面中插入一个隐藏的<iframe>标签,通过在src中请求消息数量 API 接口,由此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创建一条长连接,服务端持续向iframe传输数据。

传输的数据通常是 HTML、或是内嵌的 JavaScript 脚本,来达到实时更新页面的效果。

iframe 流示意图

这种方式实现简单,前端只要一个<iframe>标签搞定了

1
<iframe src="/iframe/message" style="display:none"></iframe>

服务端直接组装 HTML、JS 脚本数据向 response 写入就行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@Controller
@RequestMapping("/iframe")
public class IframeController {

@GetMapping(path = "message")
public void message(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) throws IOException, InterruptedException {

while (true) {

response.setHeader("Pragma", "no-cache");
response.setDateHeader("Expires", 0);
response.setHeader("Cache-Control", "no-cache,no-store");
response.setStatus(HttpServletResponse.SC_OK);
response.getWriter().print(" <script type=\"text/javascript\">\n" +
"parent.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clock').innerHTML = \"" + count.get() + "\";" +
"parent.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count').innerHTML = \"" + count.get() + "\";" +
"</script>");
}
}
}

iframe 流的服务器开销很大,而且 IE、Chrome 等浏览器一直会处于 loading 状态,图标会不停旋转,简直是强迫症杀手。

iframe 流效果

SSE (我的方式)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服务端向客户端推送消息,其实除了可以用WebSocket这种耳熟能详的机制外,还有一种服务器发送事件(Server-Sent Events),简称 SSE。这是一种服务器端到客户端(浏览器)的单向消息推送。

SSE 基于 HTTP 协议的,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的 HTTP 协议是无法做到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消息的,但 SSE 是个例外,它变换了一种思路。

img

SSE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打开一个单向通道,服务端响应的不再是一次性的数据包而是text/event-stream类型的数据流信息,在有数据变更时从服务器流式传输到客户端。

整体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于在线视频播放,视频流会连续不断的推送到浏览器,你也可以理解成,客户端在完成一次用时很长(网络不畅)的下载。

SSE 示意图

SSE 与 WebSocket 作用相似,都可以建立服务端与浏览器之间的通信,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推送消息,但还是有些许不同:

  • SSE 是基于 HTTP 协议的,它们不需要特殊的协议或服务器实现即可工作;WebSocket 需单独服务器来处理协议。
  • SSE 单向通信,只能由服务端向客户端单向通信;WebSocket 全双工通信,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。
  • SSE 实现简单开发成本低,无需引入其他组件;WebSocket 传输数据需做二次解析,开发门槛高一些。
  • SSE 默认支持断线重连;WebSocket 则需要自己实现。
  • SSE 只能传送文本消息,二进制数据需要经过编码后传送;WebSocket 默认支持传送二进制数据。

SSE 与 WebSocket 该如何选择?
技术并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哪个更合适

SSE 好像一直不被大家所熟知,一部分原因是出现了 WebSocket,这个提供了更丰富的协议来执行双向、全双工通信。对于游戏、即时通信以及需要双向近乎实时更新的场景,拥有双向通道更具吸引力。

但是,在某些情况下,不需要从客户端发送数据。而你只需要一些服务器操作的更新。比如:站内信、未读消息数、状态更新、股票行情、监控数量等场景,SEE 不管是从实现的难易和成本上都更加有优势。此外,SSE 具有 WebSocket 在设计上缺乏的多种功能,例如:自动重新连接、事件 ID 和发送任意事件的能力。

前端只需进行一次 HTTP 请求,带上唯一 ID,打开事件流,监听服务端推送的事件就可以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<script>
let source = null;
let userId = 7777
if (window.EventSource) {

// 建立连接
source = new EventSource('http://localhost:7777/sse/sub/'+userId);
setMessageInnerHTML("连接用户=" + userId);
/**
* 连接一旦建立,就会触发open事件
* 另一种写法:source.onopen = function (event) {}
*/
source.addEventListener('open', function (e) {

setMessageInnerHTML("建立连接。。。");
}, false);
/**
*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来的数据
* 另一种写法:source.onmessage = function (event) {}
*/
source.addEventListener('message', function (e) {

setMessageInnerHTML(e.data);
});
} else {

setMessageInnerHTML("你的浏览器不支持SSE");
}
</script>

服务端的实现更简单,创建一个SseEmitter对象放入sseEmitterMap进行管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private static Map<String, SseEmitter> sseEmitterMap = new ConcurrentHashMap<>();

/**
* 创建连接
*/
public static SseEmitter connect(String userId) {

try {

// 设置超时时间,0表示不过期。默认30秒
SseEmitter sseEmitter = new SseEmitter(0L);
// 注册回调
sseEmitter.onCompletion(completionCallBack(userId));
sseEmitter.onError(errorCallBack(userId));
sseEmitter.onTimeout(timeoutCallBack(userId));
sseEmitterMap.put(userId, sseEmitter);
count.getAndIncrement();
return sseEmitter;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
log.info("创建新的sse连接异常,当前用户:{}", userId);
}
return null;
}

/**
* 给指定用户发送消息
*/
public static void sendMessage(String userId, String message) {


if (sseEmitterMap.containsKey(userId)) {

try {

sseEmitterMap.get(userId).send(message);
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

log.error("用户[{}]推送异常:{}", userId, e.getMessage());
removeUser(userId);
}
}
}

注意: SSE 不支持 IE 浏览器,对其他主流浏览器兼容性做的还不错。

SSE 兼容性

Websocket

Websocket 应该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实现消息推送的方式,上边我们在讲 SSE 的时候也和 Websocket 进行过比较。

是一种在 TCP 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,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渠道。浏览器和服务器仅需一次握手,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,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。

Websocket 示意图

SpringBoot 整合 Websocket,先引入 Websocket 相关的工具包,和 SSE 相比额外的开发成本。

1
2
3
4
5
<!-- 引入websocket -->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websocket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
服务端使用@ServerEndpoint注解标注当前类为一个 WebSocket 服务器,客户端可以通过ws://localhost:7777/webSocket/10086来连接到 WebSocket 服务器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@Component
@Slf4j
@ServerEndpoint("/websocket/{userId}")
public class WebSocketServer {

//与某个客户端的连接会话,需要通过它来给客户端发送数据
private Session session;
private static final CopyOnWriteArraySet<WebSocketServer> webSockets = new CopyOnWriteArraySet<>();
// 用来存在线连接数
private static final Map<String, Session> sessionPool = new HashMap<String, Session>();
/**
* 链接成功调用的方法
*/
@OnOpen
public void onOpen(Session session, @PathParam(value = "userId") String userId) {

try {

this.session = session;
webSockets.add(this);
sessionPool.put(userId, session);
log.info("websocket消息: 有新的连接,总数为:" + webSockets.size());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
}
}
/**
* 收到客户端消息后调用的方法
*/
@OnMessage
public void onMessage(String message) {

log.info("websocket消息: 收到客户端消息:" + message);
}
/**
* 此为单点消息
*/
public void sendOneMessage(String userId, String message) {

Session session = sessionPool.get(userId);
if (session != null && session.isOpen()) {

try {

log.info("websocket消: 单点消息:" + message);
session.getAsyncRemote().sendText(message);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
}

前端初始化打开 WebSocket 连接,并监听连接状态,接收服务端数据或向服务端发送数据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<script>
var ws = new WebSocket('ws://localhost:7777/webSocket/10086');
// 获取连接状态
console.log('ws连接状态:' + ws.readyState);
//监听是否连接成功
ws.onopen = function () {

console.log('ws连接状态:' + ws.readyState);
//连接成功则发送一个数据
ws.send('test1');
}
// 接听服务器发回的信息并处理展示
ws.onmessage = function (data) {

console.log('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消息:');
console.log(data);
//完成通信后关闭WebSocket连接
ws.close();
}
// 监听连接关闭事件
ws.onclose = function () {

// 监听整个过程中websocket的状态
console.log('ws连接状态:' + ws.readyState);
}
// 监听并处理error事件
ws.onerror = function (error) {

console.log(error);
}
function sendMessage() {

var content = $("#message").val();
$.ajax({

url: '/socket/publish?userId=10086&message=' + content,
type: 'GET',
data: {
"id": "7777", "content": content },
success: function (data) {

console.log(data)
}
})
}
</script>

页面初始化建立 WebSocket 连接,之后就可以进行双向通信了,效果还不错。

页面初始化建立 WebSocket 连接,之后就可以进行双向通信了,效果还不错。

img

MQTT

什么是 MQTT 协议?

MQTT (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)是一种基于发布/订阅(publish/subscribe)模式的轻量级通讯协议,通过订阅相应的主题来获取消息,是物联网(Internet of Thing)中的一个标准传输协议。

该协议将消息的发布者(publisher)与订阅者(subscriber)进行分离,因此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,为远程连接的设备提供可靠的消息服务,使用方式与传统的 MQ 有点类似。

MQTT 协议示例

TCP 协议位于传输层,MQTT 协议位于应用层,MQTT 协议构建于 TCP/IP 协议上,也就是说只要支持 TCP/IP 协议栈的地方,都可以使用 MQTT 协议。

为什么要用 MQTT 协议?

MQTT 协议为什么在物联网(IOT)中如此受偏爱?而不是其它协议,比如我们更为熟悉的 HTTP 协议呢?

  • 首先 HTTP 协议它是一种同步协议,客户端请求后需要等待服务器的响应。而在物联网(IOT)环境中,设备会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,比如带宽低、网络延迟高、网络通信不稳定等,显然异步消息协议更为适合 IOT 应用程序。
  • HTTP 是单向的,如果要获取消息客户端必须发起连接,而在物联网(IOT)应用程序中,设备或传感器往往都是客户端,这意味着它们无法被动地接收来自网络的命令。
  • 通常需要将一条命令或者消息,发送到网络上的所有设备上。HTTP 要实现这样的功能不但很困难,而且成本极高。

具体的 MQTT 协议介绍和实践,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,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两篇文章,里边写的也都很详细了。

作者声明

1
如有问题,欢迎指正!